.

.

2013年11月20日

悟覺妙天禪師開示集~人生的真諦(上)

如果在禪定中,心非常寧靜,可以看到曙光從裡面穿透出來,那就是宇宙光,
我們就是要讓靈性進入這個「光」的世界…
想要瞭解人生的真諦,先要瞭解什麼是人生;要瞭解人生,最主要的就是要瞭解人的生活。因為不管任何人,都必須讓自己生活下去,而為了生活,就得要工作,所以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。
在生活中,可能會接觸到文化、藝術的層面,這就牽涉到專業的領域了,而專業是學習來的,我們從出生開始,就一直不停的學習,在入學之前,主要是學習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一切,上學以後,就依照學校安排的課程來學習,從幼稚園、小學、中學、大學,甚至到研究所,學習的範圍也越來越廣,越來越專業。 因此,人離不開生活,離不開工作,也離不開思想。我們從小到大,透過不斷的學習,讓思想慢慢向上提升並擴大,追求的目標也越來越多。

七情六慾影響人的情緒
在人際關係方面,人與人之間的接觸,會因為感情相近或志趣相投而比較親近,反之則疏遠,如果彼此意見一致,就會很和諧,如果是對立的,就會發生爭執,所以內心的情緒變化也很重要。
人有七情六慾,所謂七情,就是「喜怒哀樂悲恐驚」,「喜」是喜歡,「怒」是憤怒,「哀」是痛苦、哀傷,「樂」是快樂,「悲」是悲傷、憐憫,「恐」是恐怖、恐懼,比方像憂鬱症患者會因缺乏安全感而心生恐懼,也許是因為小時候得不到父母的保護,或是雙親離異,家庭破碎,甚至是因治安敗壞而害怕會被搶劫、欺侮…等各種因素。


這些例子都是由「外」而來的恐懼感,還有一種是從內在思維而產生的,這種由內而生的恐懼如果長期發展,就會變成精神分裂,或是會產生幻相,最後往往就走上自殺一途。
至於「驚」,則是一時的,比方像地震,在一剎那之間,房子就塌了,人在瞬間就被壓倒,或是坐飛機遇到亂流,也會受到驚嚇。
什麼又是六慾呢?就是從六根「眼耳鼻舌身意」所產生的「色聲香味觸法」六種慾望,這六種慾望都是從身體意識對外界所產生出來的,可見一個人的心很複雜,經常會變化,所以佛教才說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」。 什麼是「過去心不可得」?從字面上看,就是我過去所想的、所要的,今天卻變了;現在的心也一樣,此時所想的,過了一分鐘後,就變成過去的心了,這就是「現在心不可得」。至於未來心,因為還不知道,當然也不可得,這是「未來心不可得」。


工作上追求專業 生活中發揮愛心
所有的學習,都是從「學」慢慢深入到「精」,比方像學校教育,一般都是通才教育,如果想要深入研究某一科目,就要接受專業教育。尤其現在社會很需要專業人才,不管是學藝術、電腦、醫學,還是政治、宗教…等,都要在各自的領域裡面去求專精。
一個人為了安頓生活,必須要工作,而工作待遇的高低,又決定於個人對該工作的專業程度。有了這樣的認知後,身為學生,就會懂得在課業上下功夫,朝著更專業的方向去努力,將來才有可能成為這個領域的領袖人才。
另外在工作之餘,還要多發揮愛心,多關心他人,那麼要抱著什麼樣的心情來做呢?就是要很慈悲,如果人人都能以愛心和慈悲心去照顧他人,這個世界一定很和平,不會發生戰爭。

一心生萬法
我們常說「一心生萬法」、「萬法歸一心」,這個「心」可以化為無量無邊的「愛」的表現,比方像愛的事業、愛的政治、愛的宗教…等,但如果心念是邪惡的,也可以化為邪惡的行為。

比方說,一般在火車站前的路邊攤,作的都是過路客的生意,所以在製作商品的過程中,可能並沒有很用心;可是一般的店鋪就不一樣了,雖然可能店面不大,但賣的東西都很好吃,因為它的生意對象幾乎都是老主顧,為了留住客人的心,再次光顧,所以一定會很用心的製作。

如果每個人都以這種愛心為出發點,那麼,一切萬象都會由你的心而生出,也就是說,所有的善惡都是由心所生,所以不論善惡,都在於一心。而這個心是會生滅的,又稱為生滅的心,也就是一般所說的「思維」或「思想」。
如果想成為一名領袖,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。如何培養高尚的人格?就是要讓內在充滿愛心、慈悲心與寬容的心,若能如此,那麼人與人之間的衝突都可以化為無形,否則很容易產生糾紛。
由此可知,培養內在美是很重要的,因為有了完美的人格以後,才會自然流露出愛心、慈悲心,並付諸行動,同時還可以影響周遭的人,讓他們也會受到你的感染而發揮愛心。

立德、立功、立言

我們來到人間的真正目的是什麼?除了求得專精的學問與技能,獲得一份待遇優厚的工作以外,還要設法將所學的一切奉獻給社會,但人生真正最重要的,是讓內在的的靈性得到安頓,因為人的壽命頂多幾十年,而靈性卻是無生無滅,如何妥善安排靈性的去處,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大事。
不過,雖然人生如此短暫,我們也希望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,能夠發光發熱,作一個最出色、最有價值的演員,所以在我們要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把我們的功業留在世人心中,就像民族英雄文天祥說的,「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」,我們要遺愛人間,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。

如果我們在這一生中,已經順利圓滿了自己的人生價值,接著還要去完成一個更重要的課題,那就是當我們的色身滅度(往生)以後,內在的靈性會去哪裡?是到天堂?佛國?地獄?還是其他地方?

一般人也許因為平時忙於工作,而忽略了這一點,尤其很多人都滿足於現狀,沈浸於眼前的享受,不會去考慮靈性的問題,只有等到快要斷氣的時候,才會想到,才開始擔心這件事,因為他不知道靈性將來會到什麼地方,心中非常驚慌、害怕。

所以從現在起,我們一方面要在世法上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,而且要以愛心去奉獻社會,讓所有人都能和我們一樣;另一方面,在出世法上,我們也要懂得充實自己的無相資糧,讓靈性將來可以上天堂,到佛國,這才是人生的最終目的。

如果沒有這種認知,即使你身為總統或是大企業家,一旦身亡時,不但什麼都沒有,連靈性也不知要到哪裡,這是非常可怕的!

靈性如何回到佛國?唯一的方法,就是讓靈性得到清淨。因為靈性不清淨,才會輪迴於六道(天、人、阿修羅、畜生、餓鬼、地獄)。為什麼會不清淨?因為累世以來的眾生性還沒有去除。

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我們生氣時會咬牙切齒,這就是眾生性。另外像動物在打鬥時,或是肉食動物撲殺草食動物時,那種殘忍的行為也是一種眾生性。人類就是因為還有眾生性,所以表現出來的不盡然是慈悲的愛心,而這也是造成社會動亂不安、國際戰爭不休的原因。

也就是說,人因為有眾生性,所以會有眾生的慾望及需求,而生出貪心、嗔心、癡心、慢心和疑心,於是煩惱和痛苦也隨之而來,這就是輪迴之因。
如果能夠消除眾生的習性,就可以遠離煩惱和痛苦,生活中充滿歡喜、快樂、幸福和美滿。依照佛教的說法,當眾生性都滅除以後,你就是一尊在世的菩薩,也就是初地菩薩──初發菩提心的菩薩。
發了菩提心以後,就要開始去行布施,要持戒,對於一些外在的不如意要能夠忍辱,還要不斷的精進於內心的修養-愛的修養,最重要的是要禪定,才能得到般若智慧,這就是「菩薩行」。
(待續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